(相关资料图)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此次进入太空的三名飞行员中,36岁的北航教授桂海潮以载荷专家身份,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戴眼镜的航天员,同时,他还是首位非军人身份的航天员、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
在大家纷纷戏称“导师上天了”“天上开组会”的同时,人们也注意到这位平民航天员从大山一路走向太空的坎坷历程。不懈的奋斗,仍然是普通人从小镇大山走向浩瀚寰宇的最重要的天梯。
“从施甸县城出发,沿着施孟公路一路前行,大概走过20公里的蜿蜒山路就到了施每县姚关镇,这里便是航天员桂海潮的老家。”施甸县过去属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在这样一个长久积贫闭塞的环境中,桂海潮紧紧抓住了读书这条路。2021年,全网刷屏的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从施甸到北航,再从北航到神舟十六,我们也可以想见桂海潮的二十几载求学路是经历了怎样的风霜与坎坷,走了多远的路,才出现在了全世界的镜头之前。
读书改变命运,从来都是中国人奋斗的重要子命题。在社会增速放缓的当下,读书、受教育仍然是底层群众向上走的最有效、最公平的途径。中国仍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生活在大山小镇,其中的许多人第一次走出蜿蜒的山路,坐上离开县城的巴士都是为了外出求学。历经了多少年的洗礼,传统意义上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唯读书论已经被祛魅,取而代之的是铺洒在每个读书人身上的知识带来的光辉,以及由此得以实现的艰难却仍然有意义的认识世界并以此奋斗的历程。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目睹了在卷与躺平之间,一些年轻人选择了躺平;上班和上进之间,上香成为了青年人逃避压力、寄予希望的最佳选择。桂海潮的事例更像给社会注入的一剂强心剂。奋斗本是每个人攥在掌心的信念法则,却因一时的低靡困顿流散于指尖。顺着蜿蜒山路走来的桂海潮,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奋斗带来的可能性。个人与社会的命运紧紧交织在一起,尽管大多数人都是岌岌无名的个体,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在大山还是小镇,但我们仍能通过奋斗,走出出生地,朝着向往的方向努力,在广阔天地中找到属于我们的方寸之地。
每一个夜晚,都有孩子将目光投向头顶的浩瀚星空。唯有坚守心中的奋斗之律,才能走向星辰大海的征途。(毛越)